产学研合作和其运行机制探究[摘要]本文讲述了产学研的合作模式和运行机制,介绍了河南新大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公司产学研合作运行的情况,提出了产学研合作对公司发展的重要性。[关键词]产学研;合作模式;运行机制;发展[]F276.42[文献标识码]A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与科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新技术出现和更替速度的加快,技术创新已经成为企业发展和竞争力提高的动力和源泉。单纯依靠企业...
探析我国高校产学研主要模式摘要:产学研合作模式在我国各高校发展已经历了几十年,我国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从最初的追求规模扩大到目前注重层次的提高,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绩。产学研合作为国家和地方的经济建设方面与经济服务方面做出了较大的贡献,在一定程度上创造了“高校科研服务地方经济,地方企业促进高校发展”的良好局面。但与此同时,在高校与企业合作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通过介绍高校产学研...
_政产学研用_协同创新模式解析_以西安曲江文化创意产业为例“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模式解析———以西安曲江文化创意产业为例李雪茹,白少君,瞿小璐(西安外国语大学商学院,陕西西安710128)收稿日期:2012-07-20基金项目:陕西省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2Q085);陕西省教改立项重点项目(11BZ54);陕西省教改立项一般项目(11BY42)作者简介:李雪茹(1964—),女,陕西周...
高校经管类专业产学研合作体系研究高校经管类专业产学研合作体系研究摘要:高校经管类专业具有实践操作性强、市场对人才需求量大等特点。因此,在高校经管类专业发展中,必须建立产学研合作体系。经管类专业的产学研合作体系应该包括以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为主体的教学体系、以校企合作和自主创业为内容的实践体系、以教师和学生合作的科研体系三个方而的内容。这三个方面相辅相成,互相渗透,共同促进了复合型、应用型经济管理...
浅谈中国经济新常态下高职产学研合作发展摘要:从我国高职产学研合作的发展历史入手,通过分析我国供给侧改革的思路与要求,提出基于中国经济新常态下我国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的方法与路径。关键词:高职产学研合作;经济新常态;合作模式:G717:A:1671-864X(2016)03-0000-01在2014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出了在未来较长的时期内,我国经济将面临的新常态,即经济发展动力由传统增长模式转向新的增长模式、经济结构...
基于“校中厂”的产学研融合之可行性研究摘要产学研融合,与企业共建“校中厂”实训基地是提升高职院校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有效途径。文章以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建材检测公司及实际专业课程为例,阐述了“校中厂”实训基地建设的目的意义和必要性,分析了“校中厂”实训基地在课程改革、学生专业技能培养、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学生职业核心能力融渗培养以及顶岗就业等方面的多功能平台优势,论述了“校中厂”产学研融合的可行性...
基于产学研结合的高校经济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研宄DOI:10.16661/j.cnki.l672-3791.2016.19.162摘要: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社会对经济学专业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再单单是理论型人才,而是更多的实践操作能力、更强的应用型人才。在此背景之下,高校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应该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理念与模式,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水平。为此,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产学研合作的经济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这种培...
现阶段我国产学研合作模式初探现阶段我国产学研合作模式初探摘耍:随着技术发展和创新形态演变,政府在创新平台搭建中的作用,用户在创新进程中的特殊地位进一步凸显。知识社会环境下的创新形态正推动科技创新从“产学研”向““政产学研用”,再向“政用产学研”协同发展的转变。关键词:产学研;产学模式;校企合作一、新时代产学研的内涵产学研即产业、学校、科研机构等相互配合,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强大的研究、开发、生产...
山东产学研联合现状与发展对策山东省子1991年开始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产学研联合活动。1993年经省政府批准,成立了由分管副省长任组长,省经贸委、教委、科学院、科委、人事厅、财政厅和各专业银行等14个单位为成员的山东省产学研联合协调领导小组。组成了由省经贸委、教委、科学院工作人员参加的省产学研办公室。在省产学研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组织下,已连续举办了十届产学研洽谈会。共达成合作协议4887多项,签...
产学研联盟知识转移研究综述摘要:产学研联盟知识转移是知识从大学和科研院所创造,转移到企业内部并创造价值的过程,本文针对当前国内外关于产学研联盟知识转移方血研究较多的问题,从产学研合作知识转移的定义、影响因素、不同的模式及产学研合作知识转移的绩效几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并进行了简要的评论,揭示了产学研联盟知识转移方面研究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不足。关键词:产学研联盟;知识转移;研究综述中图分类号:F204文...
Vo.l28No.8Aug.2010产学研合作与GIS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讨胡华科,郑春燕,熊永柱(嘉应学院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广东梅州514015)摘耍:分析了地方高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屮采用产学研合作办学模式的重要意义。结合嘉应学院GIS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从人才培养定位、课程体系构建、实践实验实施等环节的改革等方面阐述了一些做法,并指出了进一步改革的方向,对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理工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山东省旅游管理本科产学研教学应用现状调查doi:10.3969/j.issn.1007-0087.2015.04.00x旅游管理是实践性强、产业结合度高的应用型专业,并且与产业结合的实践过程中能发展新的旅游理论,提升研究力度,进而以理论引导企业快速发展,加快学科构建。旅游管理专业高素质、高能力的人才以及具备科研能力的旅游管理研究性人才的培养离不开高等旅游教育,高等旅游教育作为旅游教育中重要的一环,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传统的...
Vol.25No.4Aug.2012改革开放以來,我国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经济和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技术创新能力得到了一建的提高。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的经济増氏是在人多数产业未能掌握核心技术的前提下获得的。核心技术、口主知识产权的缺乏制约了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增长和可持续发展,其重要原I大I之一就是我国创新型人才的缺乏,而其根源来自我国长期以來的人才培养模式,只注重知识的能刃为注箭把洋校救窗物錢按概離密际经验、实...
全国产学研讨论会议纪要关于全国产学研讨论会议纪要范文时间:20XX年XX月XX日上午主持人:出席人:列席人:一、毛同志传达了全国第二次产学研工作会议精神和20XX年全省教育工作要点。要求要结合上级指示精神,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二、会议决定,王梅珍同志协助毛同志主持学院行政日常工作。各单位、部门要及时向分管领导请示、汇报工作,分管领导要在职权范围内大胆工作,及时拍板。如有重要问题需要学院解决,则提交办___研究。...
东莞产学研结合的现实困境由广东生益科技有限公司和中山大学共同完成的“无铅兼容环保型覆铜板的研发及产业化”项目,优化了技术工艺,使生益科技的明星产品“锦上添花”,研制开发出的无铅兼容环保型覆铜板,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这个新的技术突破为生益科技带来销售收入2.45亿元,新增利税4086万元。生益科技只是一个缩影。关于企业与高校实现产学研对接,突破关键技术的案例在东莞还有很多。从产学研的对接来看,不外乎四大要素:...
东莞产学研结合的现实困境由广东生益科技有限公司和中山大学共同完成的“无铅兼容环保型覆铜板的研发及产业化”项目,优化了技术工艺,使生益科技的明星产品“锦上添花”,研制开发出的无铅兼容环保型覆铜板,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这个新的技术突破为生益科技带来销售收入2.45亿元,新增利税4086万元。生益科技只是一个缩影。关于企业与高校实现产学研对接,突破关键技术的案例在东莞还有很多。从产学研的对接来看,不外乎四大要素:...
杭州市产学研合作项目专项资金资助管理办法为进一步加强杭州市和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充分发挥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与人才资源优势,加快我市实施号工程”,建设两港五区,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根据《杭州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资金管理办法》[杭政办(2003)20号]精神,设立杭州市产学研合作项目资金(简称产学研资金”)。为充分发挥资助资金的激励作用,加强专项资金的...
艺术设计课程跨专业融合与产学研用教学改革的实践[摘要]艺术设计专业的创新教学一直是艺术教育界共同关心和期待改革的话题。该文从艺术设计课程跨专业融合的教学改革过程,与产学研用教学改革两个方面来阐述人才培养的目标,形成的教育手法,与最终达到的成效。[关键词]艺术设计教学实践产学研用跨专业改革[]G642[文献标识码]A[]2095-3437(2013)24-0105-03艺术设计是一门多层次、多结构、综合性学科,有自己鲜明的特...
“创新券”对完善重庆市“产学研”机制的启示开山者十八届三中全会,启动了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序幕。三中全会的“决定”,对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出了“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大型企业创新骨干作用,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推进应用型技术研发机构市场化、企业化改革,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明确要求。“产学研协同创新”是一个已经提出并探索多年的模式,但受到多种问题的制...
政产学研“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思路[提要]政产学研四位一体模式是“三螺旋”理论的衍生,根本目的都是为了实现政府、企业、院校和科研院所的无缝对接,这既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也是一种三方的合作模式。对这一模式进行探究,就是要理顺相互之间的关系,做到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关键词:政产学研;培养模式课题项目:本文为2012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2SJB8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