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执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实施方案根据《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办法(试行)》(1999年11月26日卫生部发布施行)和“晋中市食品药品监督局、祁县卫生局文件”(祁食药监[2005]4号)精神,加强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和报告,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不断提高医务人员和公众的用药安全意识,现制定具体实施细则。一、成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组组长:史向荣副组长:王晋巧武清香成员:刘卫红贾友梅王瑞峰董承宽渠天勇高国...
工商局整治互联网和手机媒体不良广告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工商局整治互联网和手机媒体不良广告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根据中央外宣办、全国“扫黄打非”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文化部、国资委、工商总局、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等九部门12月8日关于进一步整治互联网和手机媒体淫秽色情及低俗信息专项行动全国电视电话会议部署,及《福建省工商局关于深入开展整治互联网和手机媒体不良广告专项行动的通知》的精神,经研究...
重庆市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规定渝文审〔2006〕34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上市药品的安全监管,规范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的管理,保障人民用药安全有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制定本规定。第二条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管全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各区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分局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各级卫生主管部门负责医疗...
浙江省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实施细则2012-01-3113:21:21浙江省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药品的上市后监管,明确各部门职责,规范、细化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的工作程序和要求,及时、有效控制药品风险。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及规章,结合浙江省实际,制定本细则。第二条本细则适用于浙江省行政区域内的各...
XX省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实施细则目的:规范企业建立药品不良反应监察报告制度。适用范围: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和报告。责任人:品保部、销售部。1、定义:1.1药品不良反应(adr)主要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1.2新的药品不良反应是指。药品说明书中未载明的不良反应。说明书中已有描述,但不良反应发生的性质、程度后果或频率与说明书描述不一致或者更严重的,按照...
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表报告日期:年月日编码:报告:生产企业经营企业使用单位单位名称:联系地址:邮编:联系电话:报告人签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医疗器械不良事件补充报告表报告时间:年月日编码:---本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勿照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A.患者资料1.姓名:2.年龄:3.性别男女4.预期治疗疾病或作用:B.不良事件情...
关于印发《药品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稽查应急处理办法》的通知(国食药监市[2006]61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监督管理局):为提高药品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稽查应急处理能力和工作效率,加大对涉案假劣药品和不合格医疗器械的查处力度,保障人民群众用药用械安全,按照《药品和医疗器械突发性群体不良事件应急预案》的相关规定和要求,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了《药品和医疗器械不良事...
山东省实施《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不良记录“黑名单”管理暂行规定》办法第一条为强化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对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违法失信行为实施有效惩戒,根据安全生产和职业病防治等法律法规和国家、省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有关规定,依据《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印发〈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不良记录“黑名单”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安委办〔2015〕14号,以下简称《暂行规定》)精神,结合...
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北京市卫生局关于发布《北京市〈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管理办法(试行)〉实施细则》的通知发布时间:2011-06-21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北京市卫生局关于发布《北京市〈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管理办法(试行)〉实施细则》的通知京药监发〔2011〕14号各分局,市药品监测中心,各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各医疗机构:《北京市〈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管理办法(试行)〉实...
医院医疗器械不良反应事件应急预案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减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危害,建立健全对重大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救助体系和运行机制,按照“四早”要求,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根据国家制定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药品和医疗器械突发性群体不良事件应急预案》最大限度减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对社会的危害,采取有关的控制措施,确保应急处理工作快速有效。特制定本预案。一、成立医疗器械不...
护理不良事件的分类分级管理(2014.6修订)一、护理不良事件的定义:护理不良事件是指与护理相关的损伤,在诊疗护理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病人的诊疗结果、增加病人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护理纠纷或事故的事件。为了便于不同事件的处理,同时根据日常工作内容将护理不良事件分为10类42种情况。1类,不良治疗:包括给药错误、输血错误、医院感染暴发、手术身份部位识别错误、体内遗留手术器械、输液输血反应;2类,意外...
护理不良事件总结分析一、总结2015年上半年科室主动上报不良事件43例,药物事件19例(给药剂量错误2例,给药对象姓名错误3例,药名错误4例,已停仍给药2例,需皮试而未记录皮试结果即已给药2例,药物医嘱漏执行3例,输液时间过长导致输液反应1例,频率错误2例,);坠床事件4例(院内4例);输液漏肿4例;书写错误3例(执行时间1例,治疗单医师未签名即执行,签执行时间签错液体组);压疮2例,抽血时少抽导致重抽2...
医务人员不良行为处罚条例为有效贯彻落实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加强医患沟通,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强化职业道德的教育督查,健全和完善监督约束机制,树立医务人员的责任感荣誉感。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制度。一、医务人员执业不良行为涉及的内容1、服务态度生硬,用语不规范,与病人或其家属发生争执,被投诉的。2、不执行首科、首诊、首遇、首诉、首问负责制的。3、违反医疗服务行为规范,造成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