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全章概述本课从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入手,让学生理解生产决定消费,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生产目的是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满足消费必须发展生产。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意义,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认识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积极参加经济活动。本课分为2个框题一、发展生产,满足消费二、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新课标基本要求列举实例,阐释...
综合检测卷(一)(时间:90分钟分数:100分)一、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者在相应的括号内写上“T”,错误者写上“F”)1.纸币发行量必须以社会现存的商品总量的价格为限度。(F)提示: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2.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就是要求保持国内物价总水平稳定。(F)提示: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要求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
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第五课企业与劳动者第二框新时代的劳动者畅通市场“经脉”,推动创业创新2015年11月2日,全国推进内贸流通现代化电视电话会议在北京召开。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重要批示。批示指出:①加快推进内贸流通现代化,对于更好对接生产和消费、扩大国内有效需求、提升人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国务院决策部署,大力改革创新,完善支持政策,②进一步清除妨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
政治高效课堂教学设计(授课人:授课日期:年月日星期班级)授课题目我国的宗教政策拟1课时第1课时三维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是宗教信仰自由,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2、能力目标:使学生逐步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处理问题,不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以科学的态度面对宗教,要接受无神论教育,弘扬科学精...
第二框在文化生活中选择课时演练促提升一、选择题1.当前,文化市场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的同时,也出现了“娱乐化”“低俗化”的倾向。作为公民,在文化消费时我们应当()①提升自身的文化审美品位②选择有个性又新潮的文化③发展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④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个性新潮的文化并不一定是健康优秀的文化,故排除②;发展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属于文化生产,不属于文化消费,故排除...
《新时代的劳动者》教案课题第五课第2课时新时代的劳动者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懂得劳动的含义及其地位、懂得就业的作用与意义、了解我国当前的就业形势、知道如何从政府及劳动者两个方面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理解当代劳动者应该树立的正确的择业就业观、了解劳动者的基本权利、知道政府在维护劳动者权益方面的巨大作用、懂得劳动者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基本途径与方式。2.能力目标:正确认识我国就业形势的辩...
高中语文必修课本过秦论读后感《过秦论》被选入人教版高中语文的必修三课本,是一篇出色的作品,下面是WTT给大家带来的高中语文必修课本过秦论读后感,希望对你有帮助。高中语文必修三过秦论读后感篇1历史不会重演,教科书总是这样教导我们,我们也总是这样告慰自己。可读了《过秦论》,我悚然一惊,哦,两千年前的历史不正在重演么?血风腥雨的战国时代和当今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又何其相似乃尔!当今美国,世界老大,意欲籍其...
第2课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教学设计一、教学理念1.历史课程最重要的教育理念是立德树人。历史教育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历史教育要成为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在漫长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从实际出发,取长补短、不断从各种文明中汲取养分,丰富和发展中华文化,让学生感悟中华民族是一个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民族。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不仅为本民族的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第一单元测验试卷(最新版)-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处理-06-07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月考(一)(内容: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满分:100分第1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使周朝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的制度是A.禅让制B.王位世袭制C.分封制D.宗法制2、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点A、分封制B、嫡长子继承制C、庶子继承制D、世袭制3、“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汉书》)该...
⋯⋯⋯⋯⋯⋯⋯⋯⋯⋯⋯⋯⋯⋯⋯⋯⋯⋯⋯⋯⋯⋯⋯名校名推荐⋯⋯⋯⋯⋯⋯⋯⋯⋯⋯⋯⋯⋯⋯⋯⋯⋯⋯⋯课时训练20理性之光与浪漫之声一、选择题1.图1被称为“住在科尼斯堡的中国人”,他与图2人物的相似之处在于()A.都希望恢复旧的社会公德和秩序B.都重视道德的作用,主张人要克己自律C.都主张社会改革,建立新的社会公德D.都将理性认识作为宣传思想的核心解析:图1“住在科尼斯堡的中国人”指德意志哲学家康德,是启蒙运动的代表思想...
5.2新时代的劳动者一、选择题:2010年7月30日,济南市人大代表郝纪勇呼吁应加强户外劳动者权益保护,天气酷热应停工。完成1~2题。1.之所以加强劳动者权益的保护,是因为()①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②劳动者的权利是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③保障劳动者的权益,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④保护劳动者权益,有利于规范协调劳动关系,扩大社会就业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2.要切实保护劳动者的...
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政策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一、单项选择题1.“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上述歌词说明了我国()①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②各民族的独特文化都得到尊重③当前已不存在民族问题④各民族发展的不平衡已经消除⑤各民族是团结友爱、平等互助的关系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⑤D.②③⑤解析:由于历史、地理和社会等方面的原因,我国目前各民族发展仍不平衡...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一、单项选择题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这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包括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共同奋斗的结果。我国民主党派是()A.由知识分子组成的工人阶级政党B.与中国共产党合作的执政党C.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参政党D.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组织解析:我国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是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力量,C...
第二课时新时代的劳动者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4分,共56分)知识点一劳动和就业1.2016年4月26日,习近平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强调,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动精神,提倡通过诚实劳动来实现人生的梦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反对一切不劳而获、投机取巧、贪图享乐的思想。大力弘扬劳动精神是因为()①劳动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活动②...
高一历史第一学期必修1试卷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150分。请将答案填在第Ⅱ卷上。考试时间90分钟。第Ⅰ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请将答案写在第Ⅱ卷上)1、夏商周时期实现从内外服联盟到天下共主演变的主要因素()A、内外服制度B、礼乐制度C、封邦建国D、宗法制度2、秦始皇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
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必修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走向大一统的篇一:20XX-20XX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练习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一、选择题1.在历史学习中,图表中往往隐含着大量的有效信息。从下图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准确信息是秦灭六国形势图①公元前221年秦灭齐国完成统一②秦统一期间的都城为咸阳③秦统一总体采用了先近后远的攻击策略④秦统一后的疆域未到达东部沿海地区A.①②③④B....
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第一框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一、选择题1.闻一多先生曾说:“诗人主要的天赋是爱,爱他的祖国,爱他的人民。”古今中外,在民族危亡之际,总会涌现激荡人心的爱国诗篇。这说明()①民族精神植根于优秀文化之中②爱国主义是中外诗歌的唯一主题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来源④爱国主义是知识分子特有的情感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③解析:诗人通过诗歌表达爱国热情,体现了①。在民族危亡之际,总会涌现激荡人心的爱国诗篇,...
文化生活期末综合测试题一、选择题1.“胸藏文墨怀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一本好书往往能改变人的精神品质,在书中,我们可以与大师对话、与经典为友、与博览同行,书为我们积累了身后的文化底蕴。这表明()①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②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的载体③人类创造文化同时也享受文化④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管子认为:“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同时,他又强调:“礼义廉耻,...
第四单元第8课《走进文化生活》课时训练(人教实验版必修3)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72分)1.畅销小说、商业电影、电视剧、各种形式的广告、通俗歌曲、休闲性报刊、卡通音像制品、商业性体育比赛以及时装模特表演我们经常置身于这样的文化市场。文化生活出现如此色彩斑斓的原因是()A.经典文化已经没有市场了B.流行的就是合理的C.现代文化产业和大众传媒的发展D.现代人生活的多姿多彩解析:此题要求...
第三单元第7课《我们的民族精神》课时训练(人教实验版必修3)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72分)8月7日22时左右,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发生强降雨,引发泥石流灾害。灾情发生以后,从中央到地方、从部队到群众,一心想灾区、全心为灾区、尽心尽力战灾害!每每大灾面前都彰显出中华民族团结奋战的精神!完成1~2题。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②勤俭节约、艰苦朴素③勤劳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