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批评史》笔记第一章、先秦文学批评一、古代经传里保存的文学理论批评资料(次重点)识记:美刺说:出处《诗经》。美是赞美,刺是讽刺,当时的人已经认识到了文学作品有批判和歌颂两大功能,尤其是认识到文学的批判功能。这种用诗歌来颂美匡恶的思想,到了汉代《诗大序》中就发展成为“美刺说”言志说:是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对诗歌社会作用的普遍认识。出处:《尚书•尧典》原文为: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
中国文献学笔记修正2022.12.中国文献学授课:连镇标推荐书目:张舜徽《中国文献学》,中州书画社,11012年/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华中师大)王欣夫《文献》,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复旦大学)郑鹤声、郑鹤春《中国文献学概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余嘉锡《目录学发微》姚名达《中国目录学史》孙钦善《中国古文献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杜泽逊《文献学概要》中华书局,2001年(山东大学)程千...
中国文化概论笔记(小抄版)绪论一、单选,填空1.‘文’的本义是‘错画’,也就是花纹。A在认知领域里,为后天形成的品德,修养,与?质?相对。B.在政治领域,引申为?文治教化’,文治也就是礼治,与‘武功’相对。C对天文和人文的区分上,天文指自然现象和规律。‘化’的本义是改易,古代典籍里指教化情况更多。‘文化’很早就已合成——《说菀,指武》。?文化?指人的后天修养与精神,物质的创造。2.梁启超认为汉代的...
中国外交史笔记完整版1、新中国建交原则形成的背景、原因及内容?第一阶段1949年4月30日,毛泽东以李涛的名义发表《为英国军舰暴行发表的声明》(即《李涛声明》),第一次提出未来国家如何同其他国家建立正常对外关系。内容:平等互利、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基础;断绝同国民党一切关系,并从中国撤出武装力量。原因:当时解放军正到达外国势力集中的长江流域地区,紫石英事件造成远东各地区国际局势紧张;斯大...
中国近代思想史课本笔记总论:【格外重视】(主线:1、从内外部两方面把握近现代政治思想的发生背景。2、近现代政治思想的特点和演进过程。)一、外部:西方的扩张和“西方的分裂”:1、如何看待扩张?“历史的进步性”+“手段的残酷性”“奇异的对联式的悲歌”:落后“道义”←→先进“特权”激起了思想界的涌动2、“西方的分裂”指什么?资本主义经过早期发展的黄金阶段,开始暴露出严重的社会危机和矛盾。引发了西...
中国近代史学习笔记第五章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本章重点1、国民党独裁统治的实质和中国共产党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斗争的正义性.2、中国共产党人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新道路的艰辛实践和理论,“左”倾教条主义的表现、根源和危害.3、遵义会议和长征胜利的意义.4、中间党派的政治主张.本章提示注意了解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下探索中国革命规律的理论创新精神.重要考点讲解一、基本概念1、东...
中国近代史学习笔记第三章第三章辛亥革命本章重点1、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革命活动(成立政党、宣传与辩论、组织武装起义等)2、三民主义学说的内容3、辛亥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及局限性4、北洋军阀的统治及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本章提示注意比较资产阶级革命与资产阶级改良的区别,理解革命是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状态的最好途径和手段重要考点讲解一、基本概念和判断1、“回收利权”运动:...
中国近代史学习笔记第六章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本章重点1、日本帝国主义对华侵略战争及其野蛮性.2、国共第二次合作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作用.3、国民党的对日作战方针及其战场和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4、中国共产党的抗日路线、作战方针;中国共产党坚持和维抗日统一战线的政策和行动;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发展情况.5、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意义和经验.本章提示深刻理解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近...
《中国近代史》笔记(李侃)笔记第一章鸦片战争和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第一节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一、清朝的衰:1经济:鸦片战争前,中国是清王朝统治下的一个独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整个社会经济中占着主要地位,农民不但生产自己需要的农产品,而且生产自己需要的大部分手工业品。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在封建社会内部孕育的资本主义萌芽逐渐增长。但是,在封建生产关系的桎梏下,资...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第三章第三章辛亥革命本章重点1、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革命活动(成立政党、宣传与辩论、组织武装起义等)2、三民主义学说的内容3、辛亥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及局限性4、北洋军阀的统治及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本章提示注意比较资产阶级革命与资产阶级改良的区别,理解革命是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状态的最好途径和手段重要考点讲解一、基本概念和判断1、“回收利权”运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备课笔记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教师姓名:杨琳授课对象:06化学工程与工艺1-2、06高分子材料与工程1-2(石化院)重复课程1授课周数:16周授课学时:总学时32/讲授学时32选用教材: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基础部两课教研室《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备课笔记---本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勿照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导言开场白:我国是一个文明悠久的古国,五千年的...
中国近代史读书笔记中国近代史时间:1840年——1949年。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中国近代史主流和本质: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尤其是全国各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伟大的艰苦的斗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
《中国近代史》笔记(李侃)笔记第一章鸦片战争和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第一节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一、清朝的衰:1经济:鸦片战争前,中国是清王朝统治下的一个独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整个社会经济中占着主要地位,农民不但生产自己需要的农产品,而且生产自己需要的大部分手工业品。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在封建社会内部孕育的资本主义萌芽逐渐增长。但是,在封建生产关系的桎梏下,资...
一、官学制度的建立与“六艺”教育的形成1.学校萌芽的传说(1)舜、虞时期:庠和成均;(2)夏朝:序和校;(3)商朝:大学、小学、庠、序、瞽宗;2.西周的教育制度(1)“学在官府”;(2)国学和乡学:国学分大学和小学;乡学分闾塾、党庠、州序、乡校等,学习内容为“乡三物”,由大司徒负责;(3)大学与小学:天子设大学称辟雍;诸侯设大学称“泮宫”;(4)家庭教育:7岁开始分男女进行教学;3.“六艺”教育...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笔记—精读篇目《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考试大纲本课程内容,可以分为课文阅读分析(精读作品和泛读作品)和课外作品阅读分析两个部分,各部分的考科目标如下:一、课文阅读分析●识记课文作者所属文学流派文体类别写作背景发表时间主要人物●理解分析小说及戏剧作品的题材、情节、主题论说文的中心论点记叙文的中心思想诗歌与抒情散文的基本思想情感叙事作品的主要人物形象及...
中国当代文学笔记摘要第一章绪论一、现代化的方向与多元文化的融合当代文学的现代化的文化特征。从革命现实主义一家独尊到走向多元的发展过程。全球化语境中的民族性。二、中国当代文学50年的基本轮廓建国后27年的文学是在曲折中向前发展的。80年代是文学发生全面变革的阶段。文学的回归与人的回归。90年代文学的转型。文学的商品化。三、值得思考的几个问题文学观念的变革不会一蹴而就。双百方针的贯彻是当代文学...
简介:本文档配套视频:老蒋英语二词汇课(链接:https://pan.baidu.com/s/1Xu75ib3RTkmCgd_oOvucLw密码:v1cw)这篇文档的内容和上面链接里视频课的PPT完全一致,此外还包括老蒋上课的扩展板书和讲的比较重要的没有写到PPT上的话,这里全都记录下来了。所以避免了打断思路去记笔记,或者有的同学第二遍再记笔记,同样可以省去很多记笔记的时间(别跟我扯自己记的笔记效果更好~~)老蒋的课程口碑一直很棒!虽然年代有...
政治学导论第一篇政治的性质第一章政治与政治学一、什么是政治1、四种观点:①政治是上帝安排人世的力量;②政治是一种治国之道;③政治就是争权夺利;④政治就是政府的活动。2、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A、政治是经济集中表现;B、政治是各阶级之间的斗争;C、政治就是参与国家事务、给国家定方向,确定国家活动的形式、任务和内容;D、政治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3、必须记住:政治就是人们围绕公共权力而展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