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其芳的悲秋情结从何其芳大学时期(1930-1935)诗文看赵思运(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浙江杭州310018)Summary:何其芳大学时期的诗文显示出浓厚的“悲秋”情结。何其芳与“悲秋”母题的亲和力一方面是由于他的传统文化积淀,另一方面又是他的精神世界与“悲秋”母题的契合。通过对他人生的解读与对他诗文的解读,我们可以探触到他孤僻的心理个性与其人生的无指向痛苦交融成的忧郁、迷茫、孤独的心理场。这一心理场...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伤春悲秋诗歌研究综述!$$(-!+#!#$$*$-$#-$!#$世纪’$年代以来伤春悲秋诗歌研究综述郭晓婷!!青岛大学文学院#山东青岛#**$%中国古代农业文明成熟极早#其生产$生活方式在后来历史发展中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由于农业重时#故在古代诗歌中#咏叹春’$秋’的作品历代不绝#数量多#内容也极为丰富%#$世纪前期#钱钟书在其(管锥编)中谈到过这个问题#但学者们较为自觉的关注始于#$世纪’$年代%近#$年来#大家对...
悲秋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共同心态,从《诗经》开始,悲秋情结就是古代文人绕不开并热心追逐的情绪。本文引证中国古典诗词,将悲秋作品进行分类总结,得出三种悲秋,一叹英雄迟暮,人生苦短;二抒发离别之情;三言征夫之悲。“有些批评家说,中国的文人学士,尤其是诗人,都带着浓厚的颓废色彩,所以中国的诗文里,颂赞秋的文字特别多。”“在中国,文字里有一个‘秋士’的成语,读本里有有着普遍的欧阳子的秋声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