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文精练一寄欧阳舍人书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寄欧阳舍人书①[宋]曾巩巩顿首再拜,舍人先生:去秋人还,蒙赐书及所撰先大父墓碑铭,反复观诵,感与惭并。夫铭志之著于世,义近于史,而亦有与史异者。盖史之于善恶无所不书,而铭者,盖古之人有功德、材行、志义之美者,惧后世之不知,则必铭而见之,或纳于庙,或存于墓,一也。苟其人之恶,则于铭乎何有?此其所以与史异也。其辞之作,所以使死者无有所憾,生者得致...
单文精练三与高司谏书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与高司谏①书欧阳修修顿首再拜,白司谏足下:某年十七时,家随州,见天圣二年进士及第榜,始识足下姓名。是时予年少,未与人接,又居远方,但闻今宋舍人兄弟,与叶道卿、郑天休数人者,以文学大有名,号称得人。而足下厕其间,独无卓卓可道说者,予固疑足下不知何如人也。其后更十一年,予再至京师,足下已为御史里行,然犹未暇一识足下之面。但时时于予友尹师鲁问足下之...
单文精练二乐毅论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乐毅论苏轼自知其可以王而王者,三王也。自知其不可以王而霸者,五霸也。或者之论曰:“图王不成,其弊犹可以霸。”呜呼!使齐桓、晋文而行汤、武之事,将求亡之不暇,虽欲霸,可得乎?夫王道者,不可以小用也。大用则王,小用则亡。昔者徐偃王、宋襄公尝行仁义矣,然终以亡其身、丧其国者,何哉?其所施者,未足以充其所求也。故夫有可以得天下之道,而无取天下之心,乃可与...
群文通练二叙事说理主题解说叙事说理散文是指通过事件叙述来表明某种道理的文章。一般的文章叙述的事件多是神话、寓言、故事等,以表达作者对人生、社会的看法。从思想内容上看,叙事说理散文密切关注人生、社会,对现实的认识深刻,表现出强烈的理性色彩;文风上,勇于辩证,气势充沛,个性鲜明;语言上,善于使用比喻修辞,浅显易懂,富于形象性和感染力。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再上龚舍人书王安石安抚舍人阁...
Ⅰ群文通题特色人物群文通练一勤政爱民主题解说勤政爱民的好官始终把民众疾苦挂在心头,竭力规劝国君体察民情、体恤百姓,阻止国君做伤害百姓的事,并多次劝谏国君减轻税负,不要滥刑,节省民力,照顾孤寡。他们为人民做了许多好事,缓和了阶级矛盾。忧国忧民,廉洁奉公,躬行节俭,修身以率下,自律以劝上,他们用智慧和仁德去努力维护政权,维持社会安定。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张淳,字希古,桐城人。隆庆二...
群文通练三重德修能主题解说中国古代对官员的思想修养要求是立身为先,修德为首。先有立身,后有为政,再谈治国,但立身之前需修德。因此,修德是中国古代官员的立身之本、为政之要、治国之魂。中国古代官员的修养包括立身为先、修德为首的思想修养,廉洁奉公、勤俭为先的作风修养,防微杜渐、谨慎用权的行为修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戴楚望集》序归有光世宗[注]皇帝自郢入继大统。戴楚望以王家从来,授锦...
单文精练一国学(2018厦门5月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国学,何学?这是人们津津乐道,却也让专家学者大为困扰的问题。章太炎指出:“夫国学者,国家所以成立之源泉也。”张岱年认为:“所谓国学即中国学术之意。”其实,国学就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经典化、知识化、普及化,是民族精神的载体。如何看待国学?中国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从先秦诸子到宋明理学等思想都闪耀着古人的睿智,规定着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方向与...
群文通练二生态发展主题解说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思想的核心之一就是天人合一。在经济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我们正汲取着古老哲学的智慧,响应习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号召,倡导绿色经济,实施生态发展,从而建立良好的天人合一关系。一、(2019广东肇庆一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这是当下我们追求的目标。生态文明时代的审美形态在尊重生态这一前提下...
单文精练三苏轼的意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苏轼的意义李泽厚苏轼作为诗、文、书、画无所不能,异常聪明敏锐的文艺全才,是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文人们最亲切喜爱的对象。其实,苏的文艺成就本身并不算太高,比起屈、陶、李、杜,要逊色一筹。画的真迹不可复见,就其他说,则字不如诗文,诗文不如词,词的数量也并不算多。然而他在中国文艺史上却有巨大影响,是美学史中的重要人物,道理在哪里呢?我认为,他的典型意义正...
单文精练七国学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国学,何学?这是人们津津乐道,却也让专家学者大为困扰的问题。章太炎指出:“夫国学者,国家所以成立之源泉也。”张岱年认为:“所谓国学即中国学术之意。”其实,国学就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经典化、知识化、普及化,是民族精神的载体。如何看待国学?中国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从先秦诸子到宋明理学等思想都闪耀着古人的睿智,规定着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方向与精神表现。但是,...
单文精练七国学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国学,何学?这是人们津津乐道,却也让专家学者大为困扰的问题。章太炎指出:“夫国学者,国家所以成立之源泉也。”张岱年认为:“所谓国学即中国学术之意。”其实,国学就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经典化、知识化、普及化,是民族精神的载体。如何看待国学?中国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从先秦诸子到宋明理学等思想都闪耀着古人的睿智,规定着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方向与精神表现。但是,...
Ⅰ群文通题中国传统文化群文通练一传统哲学主题解说中国传统哲学自有其话语体系,它在人道之中寻求天道,在现象之中探求根本。“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国人能于“天人”“物我”之间寻求整体价值,彰显出和谐、圆融的生存智慧。“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尊崇道德修为,寻精微于古今之浩渺,奉中庸之道而使事物发展臻于和谐平衡之状态,是中国传统哲学千百年来的重要思维...
单文精练四故乡的炊烟(2018山东六校联考改编)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故乡的炊烟周成新①炊烟是一根绳子,我在这头,故乡在那头。炊烟是母亲眼角的泪,穿过透明我能看见她的苍老。炊烟是父亲脸上的皱纹,背靠它我能感受到他的内心。②清晨,炊烟是起床的号角。我用它唤醒了整个村子。放水,烧火,下面条。临走时,我轻推父母的房门,告诉他们,我走了,锅里的面半掩着,起床后可不要忘了再热下。随后,父母起床了,邻居...
单文精练三诗意的横峰(2018桂林、贺州期末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诗意的横峰徐可“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宋人王观的这两句诗简直是为横峰而写。苏东坡的诗句也触及横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我问横峰的朋友,横峰这个名字是否与古人诗词有关,他们都微微一笑,很谦虚地回答:“不是啦。”他们说,横峰本名“兴安”,后因本地名山横峰而改为现名。但我固执地认为,横峰就是从古人的诗句中走...
群文通练八人性至善主题解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初春那翠绿的草坪,盛夏那夜晚的蛙鸣,晚秋那浪漫的落叶,寒冬那白茫茫的大雪。这不都是很美的意境吗?“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你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生活就用积极的一面回报你;相反,你如果以消极的心态面对生活,自暴自弃,放弃希望,那生活也会放弃你。人性至善,因爱而美。一、(2019湖北省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期中考试)阅读下面的文字...
单文精练一传统文化进校园(2019大同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材料一:近日,教育部公布了第二批1035所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以下简称“传承学校”)。在全国中小学开展传承学校创建活动,旨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厚土壤,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引导青少年学生在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参与丰富多彩的美育活动的过程中,培育深厚的民族情...
单文精练三共享经济(2018南昌二中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材料一:共享经济,是由个人或第三方平台将闲置资源或服务以有偿分享给需求者,并从中获得报酬的经济模式,其核心特征是基于信息技术平台的资源优化配置。共享经济的发展驱动力主要有以下四点:一是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产生与普及。开放数据、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为共享经济平台进行资源优化配置提供了技术条件。二是人口红利。近年来共享经济在中国的大发展也...
单诗精练三野人送朱樱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野人①送朱樱杜甫西蜀樱桃也自红,野人相赠满筠笼②。数回细写③愁仍破,万颗匀圆讶许同④。忆昨赐沾门下省,退朝擎出大明宫。金盘玉箸无消息,此日尝新任转蓬。注①野人:乡野之民,农夫。②筠笼:竹笼。③细写:轻轻倾倒。④讶许同:惊讶如此相同。1.分析首联的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群诗通练三隐逸情怀主题解说从孔子“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的“道隐”,到庄子追求超然之精神存在的“心隐”,中国历代浪漫的诗人们在这种出世思想的影响下逐渐形成了崇拜隐士、崇拜自然、追求与自然山水合一的思想境界,隐逸成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独特的精神追求。而归隐者对躁乱尘世的回避,对人间种种羁绊的逃脱,加上独自归隐的孤独,影响了他们的创作,使之形成了他们自己的创作特点。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
单文精练四雄安新区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材料一:材料二:雄安新区地处华北腹地,与京津两大直辖市互为支撑。继深圳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之后,雄安新区以其独特的地理和区位优势,为我们在经济全球化新形势下加紧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系,提供了一块新的重要“试验田”。众所周知,我国目前已深度融入世界经济,面对来自国内外复杂形势带来的严峻挑战,我们必须积极推动对内对外开放,“引进来”和“走出去”相互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