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阿Q正传》与《胜利者巴尔代克》、《炭画》鲁迅曾经这样说过:“旧文学衰颓时,因摄取民间文学或外国文学而起一个新的转变,这例子是常见于文学史上的”。他自己开始创作时“所仰仗的全在先前看过的百来篇外国作品”②而其中波兰作家显克微支的作品占着一席重要地位。他说:“记得当时最爱看的作者,是俄国的果戈里和波兰的显克微支”。③亨利克显克微支生于1846年,是世界闻名的小说家。1905年诺贝尔奖金获得者,1916年...
读书报告------读《阿Q正传》有感作品名:《阿Q正传》作者介绍: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他于1881年9月25日生于浙江绍兴一个破落的封建官僚家庭里,原名叫周樟寿,字豫才,18岁改名树人。“鲁迅”这个笔名是他在1918年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才开始用的。作品介绍:《阿Q正传》是一篇中篇小说。1921年12月至1922年2月以巴人为笔名在《晨报副刊》...
《阿Q正传》是喜剧吗?【内容提要】论述了《阿Q正传》的主题及阿Q的形象,对一些流行看法等提出了商榷。认为电影《阿Q正传》背离了小说的主题,歪曲了阿Q的形象。提出了《阿Q正传》的现实意义问题。并认为人造喷泉的商品文学和商品文化不能与血管之血的人生文学相提并论。同时对刘心武先生的揭秘《红楼梦》提出了商榷。自从电影《阿Q正传》上映之后,一个滑稽可笑的阿Q形象便深入人心。而在中央6台的流金岁月节目中,我们又听到...
透视“劣根性”——《阿Q正传》和《陈奂生上城》之比较许孟陶(太原师范学院文学院,山西太原030012)摘要:《阿Q正传》和《陈奂生上城》的共同主旨是探讨国民劣根性,虽然这种劣根性在两部小说中主人公具体的性格表现上有差异,但都具有共同的“受害—施害”的人性结构特征。关键词:劣根性;人性结构;农民精神:I206.6文献标识码:A:1008-7834(2007)02-0023-02高晓声的《陈奂生上城》常被拿来和鲁迅的作品《阿Q正传》进行比...
第七章《阿Q正传》与《胜利者巴尔代克》、《炭画》鲁迅曾经这样说过:“旧文学衰颓时,因摄取民间文学或外国文学而起一个新的转变,这例子是常见于文学史上的”。他自己开始创作时“所仰仗的全在先前看过的百来篇外国作品”②而其中波兰作家显克微支的作品占着一席重要地位。他说:“记得当时最爱看的作者,是俄国的果戈里和波兰的显克微支”。③亨利克显克微支生于1846年,是世界闻名的小说家。1905年诺贝尔奖金获得者,1916年...
第七章《阿Q正传》与《胜利者巴尔代克》、《炭画》鲁迅曾经这样说过:“旧文学衰颓时,因摄取民间文学或外国文学而起一个新的转变,这例子是常见于文学史上的”。他自己开始创作时“所仰仗的全在先前看过的百来篇外国作品”②而其中波兰作家显克微支的作品占着一席重要地位。他说:“记得当时最爱看的作者,是俄国的果戈里和波兰的显克微支”。③亨利克显克微支生于1846年,是世界闻名的小说家。1905年诺贝尔奖金获得者,1916年...
毕业论文王彩明二OO五年十月二十五日内容提要: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其小说集《呐喊》、《彷徨》均以反封建的深刻思想为中心主题。《阿Q正传》出自《呐喊》集,文章以广阔的历史背景,展开对中国农村农民生活命运的深刻描写。本文认为:《阿Q正传》从许多层面,透视出作者思想表现的几重内涵:一、通过几层人物的对比刻画,重点是阿Q生活行径的描写,揭露封建社会对广大民众的荼毒,指出农民群众自我意识尚未觉醒的...
《阿Q正传》两个译本的比较研究涂文婷(安徽工程大学外国语学院,安徽芜湖241000)摘要:本文以杨宪益,戴乃迭夫妇和美国翻译家威廉莱尔(WilliamALyell)分别翻译的鲁迅先生的著名小说《阿Q正传》第一二两章的两个复译本为依据,分别从译文风格,文章结构,和文化传递三个方面对两个译本如何忠实于原文进行比较和分析。关键词:忠实;风格;结构;文化信息中图分类号:H319.3文献标识码:AAComparativeStudyonTwoTranslationEd...
读书报告------读《阿Q正传》有感作品名:《阿Q正传》作者介绍: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他于1881年9月25日生于浙江绍兴一个破落的封建官僚家庭里,原名叫周樟寿,字豫才,18岁改名树人。“鲁迅”这个笔名是他在1918年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才开始用的。作品介绍:《阿Q正传》是一篇中篇小说。1921年12月至1922年2月以巴人为笔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