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九年级上册第十七章第3节《太阳能》达标题A一、填空题1.目前直接利用太阳能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太阳能转化为_______;另一种途径是用________________,把太阳能直接转化为______。2.太阳能热电站中的能量转化过程是:_______能______能______能______能。3.不同物体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不同,_______颜色、表面_______的物体吸收太阳辐射的本领强;_______颜色、表面_______的物体吸收太...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1.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我国具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等风俗习惯的影响。2.在地形图上识别某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该区域的地形特征。3.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4.根据资料,分析某区域内存在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了解区域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二、学习目标1.通过各种资料了解黄土高原是我国文明...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一、课标要求1.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我国具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等风俗习惯的影响。2.在地形图上识别某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该区域的地形特征。3.根据资料,分析某区域内存在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了解区域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习保护环境之美。二、学习目标1.通过各种资料了解黄土高原是我国文明的摇篮以及富有特色的高原文化,并学会描述其主要文...
第三节中国的气候一、单项选择题读“我国东部气温随纬度变化的曲线图”,完成1~2题。1.图中能正确反映我国东部1月、7月气温随纬度变化的曲线分别是()A.③和①B.③和②C.④和②D.④和①2.影响我国东部地区冬季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有()①太阳辐射差异②大气环流影响③距海远近不同④地形差异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②在广阔的中国大地上,秋景秋色差异甚大。下图中“三纵一横”四条线路是《中国国家地理》...
《DNA复制》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概述DNA复制过程的特点、条件和意义等;(2)初步学会“假说—演绎”的科学研究方法;(3)了解相关生物科学前沿技术,领悟科学探究的魅力。二、学习重点难点:教学重点:DNA复制过程、半保留复制实验的分析。教学难点:半保留复制实验的分析,“假说—演绎”法的理解。三、学习活动:活动1:温故而知新请学生归纳之前所掌握的与DNA复制可能相关的知识?活动2:探究DNA复制方式教师引导学生...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一、课标要求1.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我国具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等风俗习惯的影响。2.在地形图上识别某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该区域的地形特征。3.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4.根据资料,分析某区域内存在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了解区域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二、学习目标1.通过各种资料了解黄土高原是我国文明的摇篮以及富有特色的...
第3节世界主要国家本节复习脉络:考点一|日本(对应学生用书第211页)[识记—基础梳理]读日本简图,填写下列内容。1.范围:由A北海道岛、B本州岛、C四国岛、D九州岛四个大岛及数千个小岛和周围的海域组成。2.地形特点岛北部B——A岛和温带季风气候??3.气候岛DC岛和亚热带季风气候——B岛南部、?:森林、水能资源丰富,但矿产资源缺乏。.资源4:人多地少,侧重于生物技术和水利的发展,渔业发达,北海道渔场规.农业5模、产量...
第3节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本节复习脉络:考点一|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分析(对应学生用书第179页)[识记—基础梳理]1.田纳西河概况2.田纳西河流域的自然地理特征自然要素地理特征地形上游为山地丘陵,中游为丘陵,下游为冲积平原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降水丰沛,冬季和早春常发生大范围的持续降雨水文流量大且季节变化大,主汛期是12月到次年4月中旬资源水能资源、煤炭和石油资源[理解—要点突破]1.流...
第三节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学习目标:1.了解习惯命名法和系统命名法。2.学会用系统命名法命名烷烃类物质。(重点)3.初步了解烯烃、炔烃、苯的同系物的命名。(难点)[自主预习探新知]一、烷烃的命名1.烃基和烷基相关概念烃分子失去一个氢原子所剩余的原子团称为烃基。烷烃失去一个氢原子剩余的原子团叫烷基烯烃和炔烃的命名实例—CH叫甲基,—CHCH叫乙基323特点不带正负电荷,不能独立存在微点拨:烷基属于烃基的一种,一般用“R—”...
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学习目标:1.了解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2.理解环境承载力与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联系和区别。(重难点)3.掌握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重点)[自主预习探新知]一、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概念: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1.环境承载力衡量指标:人口数量?2.环境人口容量(1)环境人口容量:指某区域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主要因素资源???科技发展水平(2)影响因素?人口的...
物质的量浓度3课时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理解溶液的体积、物质的量浓度和1.学习目标:了3.)2.了解容量瓶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溶质的物质的量的转化关系。(重点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解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重难点作用。(]知探新[自主预习一、物质的量浓度微点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中,体积是溶液的体积,不是溶剂的体积。二、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1-NaCl的1.实验目的:配制100mL0.4...
第3节电场及其描述学习目标知识脉络(教师用书独具).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电场实现的,1初步了解场是物质存在的形式之一.理解电场强体会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2.)(度的定义、公式、单位、方向.重点、难点并进行简单.能推导点电荷的电场强度公式,3)重点计算.(会用电场线描述.4知道电场线的定义和特点,)各种典型电场.(难点]探新知预[自主习][知识梳理一、电场及电场力.电场1传递电荷相互作用的物质,电场是一...
第3节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本节复习脉络:考点一|工业区位因素(对应学生用书第129页)[识记—基础梳理]1.工业区位是指工业企业的经济地理位置,以及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与相关事物的联系。2.三大主要因素(1)运输:原料不便于长途运输或原料运输成本很高的工业,应接近原料产地;产品不便于长途运输或产品运输成本很高的工业,应接近市场。(2)土地:土地供给状况和地价的区域差异,对于需要较多土地的工业企...
第四节区域经济联系学习目标:1.了解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和我国东、西部经济合作的主要形式、意义。2.理解实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重点)3.掌握产业转移的主要原因、类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难点)[自主预习探新知]1.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1)区域经济联系①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②重要形式:区域经济合作。③表现:在区域规划指导下的区域分工与协作和...
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学习目标:1.了解我国四大地区的范围和划分依据,掌握四大地区的发展差异。(重点)2.了解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差异、限制因素和发展方向。3.理解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意义。(重点)4.能对某一区域发展进行分析、评价,确定发展方向。(难点)[自主预习探新知]1.四大地区的差异(1)四大地区①划分依据: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东部:11个省(直辖市)?个省3东北:?②具体划分个省6中部...
第三节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学习目标:1.通过实例,分析认识区域发展具有的自身规律,并能说出区域发展各个阶段的特点。(重点)2.通过案例,比较在不同发展阶段中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重难点)[自主预习探新知]1.初期阶段(1)特点:区域内往往城镇很少,空间结构比较简单。(2)人地关系:基本协调。2.成长阶段(1)特点:资源开发的规模越来越大,城市和工业区迅速向外扩展,区域内部产业结构和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