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20世纪”的相关文档,共234条
  • 《刑法》的变迁与20世纪中国文化的若干问题

    《刑法》的变迁与20世纪中国文化的若干问题不少有识之士已经发现,延续一百多年的中西文化问题讨论,一再出现低水平重复的现象。应该多方探索,走出这个低谷。法律与文化的关系,海内外已有许多专门论著。但从法律特别是一个实体法去看一个世纪中国文化的若干基本问题,尚未见有专门论著。愚意以为,这是值得探索的一个领域。○一个奇特的历史现象1997年3月14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

    45 KB
  • “后现代”思潮在中国——兼论其与20世纪90年代各种思潮的复杂关系(3)

    “后现代”思潮在中国——兼论其与20世纪90年代各种思潮的复杂关系(3)三、多学科聚焦视点下的后现代修辞1、从文学的后现代争辩到史学的后现代叙事从上面的分析可知,中国文学界是借助东方主义叙事获得后现代话语表述的优先权的。其论说焦点始终定位在如何区分西方对东方民族的他者化想象,以及中国思想界如何设计出可以替换此种想象的各式民族主义想象。所以文学界发生的各种所谓后现代论说,大都关注的是中国与...

    33.5 KB
  • “后现代”思潮在中国——兼论其与20世纪90年代各种思潮的复杂关系(2)

    “后现代”思潮在中国——兼论其与20世纪90年代各种思潮的复杂关系(2)二、中国何以不能出现真正的保守主义1、中国后学的深层焦虑:对保守思潮的欲拒还迎若论源起背景,中国后现代思潮的出现,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激进文化热的退潮直接相关。在整个文化热的氛围中,虽然反传统的舆论基调一直居于主导位置,并且与中国现代化论辩的总体思路相配合,但对传统价值的依恋与阐扬一直作为一股暗潮在悄悄涌动。如林毓生所...

    35 KB
  • “后现代”思潮在中国——兼论其与20世纪90年代各种思潮的复杂关系(1)

    “后现代”思潮在中国——兼论其与20世纪90年代各种思潮的复杂关系(1)内容提要:从二十世纪90年代至今,中国学界以后相标榜的各种理论思潮风起云涌,似成蔚然大观之势,但实际上当中国后学的始作俑者从西方现代理论自我反省的边缘地带获得沟通两个世界的合法通行证时,却抛弃了后现代理论本应具备的有效反思能力;其后风行于中国大陆学界的各种后现代理论,不但在西方的各色殖民话语面前显得身份暧昧,又与中国自...

    31 KB
  • 战争文化背景下的文论——20世纪中国文艺理论建设的思考【文化研究专业论文】

    战争文化背景下的文论——20世纪中国文艺理论建设的思考一进入90年代以来,回顾总结本世纪文艺理论走向的文章多了起来,但是这些讨论较少注意20世纪文艺理论发展的战争文化背景,和这一背景对整个文论的影响。也许理论总是追求普遍的本性,人们很难同意存在战争文论这样一种独特的理论形态。因而对文艺理论受战争影响的现象缺少足够的重视。其实,只要有意识地从这一角度扫描20世纪文艺理论所走过的踬蹶坎坷的道...

    33.5 KB
  • 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羞耻感问题【当代中国专业论文】

    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羞耻感问题羞耻感在今天已经成为了一个问题——一个令人不能不面对的社会问题,这一问题并不在于羞耻感本身,而在于羞耻感的丧失抑或淡漠。大众尤其是年轻一代对于羞耻感所表现出的惊人无视,不论从哪一方面看,都在表明它是一种应该被克服的心理感觉。在某种程度上,羞耻感甚至被当成了一种历史障碍,其价值仅体现于对主体超越束缚的证明。而且,时下消解深度与重量的文化时尚,也已越发显衬...

    35 KB
  • 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中的现代性问题【文化研究专业论文】

    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中的现代性问题摘要:20世纪中国文学的“现代性”研究已经有了30年的历史,它对中国现代文学精神的阐释及其对文学的政治层面的有意忽略开拓了研究者的视界,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提供了一道独特的景观。论文在讨论运用这一视角研究中国文学所取得的成就的同时,也对这一研究所表现出来的局限性进行了初步反思,这主要表现在:对现代性的简单化的理解在某种程度上漠视了这一概念的内在张力;对中国文学现...

    30.5 KB
  • 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综述【当代中国专业论文】

    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综述中国文学批评史学科诞生于本世纪二十年代,并在三、四十年代和八、九十年代形成二次研究的高潮期,而中间五、六十年代则为研究的低潮期。这二次高潮和一次低潮的出现,有着深刻的社会文化背景,并与20世纪中国学术思潮的整体发展一脉相承。一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是20世纪中国古代文论研究中起步最早、收获最多、成绩最大的一个领域。1927年,陈钟凡的《中国文学批评史》作为“文学丛书...

    45 KB
  • 20世纪中国文明起源研究的回顾 【历史学专业论文】

    20世纪中国文明起源研究的回顾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文明”这个词汇出现较早,如《易经文言》中有“天下文明”一词。而我们现今探索中国文明起源的这个“文明”一词的含义,主要是在20世纪初期从西方引进的,一般是指“一个社会已由氏族制度解体而进入有了国家组织的阶级社会的阶段”。下面我从五个方面对20世纪的中国文明起源研究作一简略的回顾。一、探索中国文明起源的历史过程在中国学术界探索中国文明的起源、...

    19.5 KB
  • 20世纪中国通俗小说的海派、津派和港派【文化研究专业论文】

    20世纪中国通俗小说的海派、津派和港派【内容提要】20世纪引领中国都市文化潮流并具有特色的地区主要有:上海及其周边地区,它们被称为“海派文化”;津京地区,它们被称为“津京文化”;香港及其周边的广东地区,它们被称为“港派文化”。在这三种文化的孕育下,中国20世纪通俗小说此起彼伏地形成了三大波段,形成了海派、津派和港派小说。这三派小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又各有自己的特色。文章认为尽管这三派小...

    25 KB
  • 20世纪中国美学研究的历史反思

    20世纪中国美学研究的历史反思20世纪中国的美学研究从无到有,从知之渺渺的隐学成为国人注目的显学,发展迅猛,成果斐然。当前,我国绝大部分大专院校都已开设了美学课程,有条件的大学把美学列为了本科学生的必修课;不少大学拥有美学硕士博士研究生的培养点;从事美学教学和研究的教师及研究者人数之多,在世界各国中是名列前茅的。这一事实本身就说明了美学在中国学术文化中所取得的重大发展和重要影响。中国美...

    66.5 KB
  • 20世纪中国近代文学研究的曲折历程(下)【当代中国专业论文】

    20世纪中国近代文学研究的曲折历程(下)三、近代文学研究的繁荣期(1980~1998)改革开放为近代文学研究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良好环境和诸多有利条件,譬如:政治上和思想上的宽松,使研究者获得了一次大解放,得以充分发挥其才能和积极性;极左思潮的被遏制和清算,使马克思主义得以恢复,使学术研究回到了正常轨道;国门的开放,使研究者视野大开,得以借鉴国外各种理论和研究方法等等。近代文学研究在这样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之下...

    24.5 KB
  • 20世纪中国近代文学研究的曲折历程(上)【当代中国专业论文】

    20世纪中国近代文学研究的曲折历程(上)【内容提要】20世纪近代文学研究经历了三个时期,形成了一个马鞍形轨迹:初期(1920-1949)差强人意,中期(1950-1979}}成绩最差,后期(1980-1998}成就最大。其根本原因在于社会大环境尤其是政治和思想环境。近代文学研究的成就与缺点,也与研究者有着直接关系。研究虽然难以左右社会,却完全可以把握自已,保持学者的良心和清醒的头脑。这应该是20世纪近代文学研究史给予我们的一...

    32 KB
  • 20世纪中国古代财政史研究评述【历史学专业论文】

    20世纪中国古代财政史研究评述第一阶段是20年代至40年代末即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从20世纪20年代起,中国传统史学开始向近代史学转变,这种学术演变的时代特征在财政史领域同样有鲜明反映,即不少学者在继承发扬传统史学方法,注重传世文献的考据,辨析制度条文内容的同时,有意识地借助近代西方的经济学和财政学的理论,对中国财政史(包括古代财政史)做出一些不同于《汉书食货志》、《通典》、《...

    24 KB
  • 20世纪中国的会计改革【会计研究专业论文】

    20世纪中国的会计改革20世纪是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生重大变化与转折的世纪。一是19世纪至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工商业的产生与初步发展;二是20世纪初爆发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相继延续了两千余年的封建专制统治,使民主共和观念自此深入人心;三是1949年新中国的建立,从此结束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使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20世纪中国的会计改革便是伴随着上述变化而逐步展开的。依...

    40 KB
  • 20世纪中国“文艺大众化”思潮的现代性嬗变【文化研究专业论文】

    20世纪中国“文艺大众化”思潮的现代性嬗变【内容提要】“文艺大众化”是纵贯20世纪中国文艺思潮的主流观念,它先后经历了“五四”国民文学启蒙、三四十年代“革命文学”工具、“文革”灵魂专政教化与当代商业传媒大众文化嬗变。与九十年代后期开始的以现代性为标尺重写现代中国文学史的研究不同,本文不取将现代性作为价值目标的意识形态立场,而是将现代性作为一个反思的框架,在清理现代中国文学史的一个关键观...

    35 KB
  • 20世纪4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四大家族官僚资本”问题研究【历史学专业论文】

    20世纪4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四大家族官僚资本”问题研究[关键词]国民党;四大家族;官僚资本[摘要]20世纪20年代,瞿秋白等人提出了官僚资本的概念。抗战胜利前后,共产党人有了“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提法。1949年建国直至“文化大革命”结束,学术界对这一问题基本延续了此前的定论。改革开放以后,一些学者开始对“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性质、作用提出不同看法。上世纪90年代至今,除深入研究“四大家族官僚资本...

    33.5 KB
  • “新民”与“心力”——20世纪初留日中国知识分子笔下的关键词研究【文化研究专业论文】

    “新民”与“心力”——20世纪初留日中国知识分子笔下的关键词研究【内容提要】20世纪初留日中国知识分子笔下的关键词包含着中国近现代文化演变的诸多信息。“新民”与“心力”的出现则代表了一代学人试图改变现实,重新选择未来的实践方略。新民是中国知识分子在一个“列国竞争”的时代,从国家主义的立场出发所设计的民族改造理想;而“心力”则与西方意志主义思想相联系,体现了近代中国知识分子“自觉,坚韧,果敢...

    25 KB
  • 专题四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导学案

    专题四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第一课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习目标】1、了解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理论的过程及其主要内容。2、通过对新旧三民主义等相关知识点的学习,培养学生比较概括的能力。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在革命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重难点】重点:新旧三民主义的内容及意义难点:比较新旧三民主义。【预习思考】1、找到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主义的背景(三个)找到孙中山提...

    52 KB
  • 专题三 20世纪以来中国重要理论成果 - 副本

    专题三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江西省万安县崇文中学刘小军343800【核心考点突破】考点一孙中山的三民主义问题1、分析新旧三民主义的不同。点拔:项目内容族反对满洲贵族统治,没有明确的反帝纲领增加了对外反帝、对内主张民族平等的新内容权以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为目标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把建立资产阶级专政发展为建立各阶级的联合政府生提出平均地权增加了节制资本、耕者有其四的内容影响是辛亥革...

    20 KB
确认删除?